肉身是五大元素构成的,迟早都会衰朽.但内寓者是没有生也没有死.内寓者没有任何執著并且是永恒见证者.说真的..内寓者确实是神本身.
摘自Sanathathana Sarathi Vol.25
感谢
6/28/2011
看書心得(5)
既然决定了你该决定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你成功.既然渴望了你该渴望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你的渴望获得满足.
既然祈求了你该祈求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你如愿以偿,既然想了你该想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实现.
有一颗温馨的心,主一定偿你所願.你应该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情况下,全心向祂祈祷.
不屈不挠,堅持到底,决不放弃.这是一个信徒应有素貭.
摘自Sanathathana Sarathi Vol.25
感谢
既然祈求了你该祈求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你如愿以偿,既然想了你该想的,你就堅持到底直到实现.
有一颗温馨的心,主一定偿你所願.你应该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情况下,全心向祂祈祷.
不屈不挠,堅持到底,决不放弃.这是一个信徒应有素貭.
摘自Sanathathana Sarathi Vol.25
感谢
6/26/2011
6/11/2011
与宇宙人的对话
关於末来人类在这个世纪与宇宙人接触越来越近,向宇宙大同的世界呼唤吧!大家都是神佛之子,最近看了宇宙之法和与宇宙人的对话的书.有打开思维的感觉.
介绍分亨: 与宇宙人的对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e2098101017zmn.html
大川隆法作品
——生活在地球的宇宙人的告白
作者:大川隆法
前言
前几天,《「宇宙之法」入门》一出版,就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极大反响。以强硬派自居的本会的论谈杂志、《自由》也是一刊登相关特辑,就相继引起了读者“其实呢……”“虽然迄今为止没有说过……”这样的来稿反应。
宇宙人大量飞来,炫耀起飞碟等航天工具,开始和地球人直接接触,其实这些和日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从一九四五年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正是通过地球人自己的手,开始了地球文明毁灭性的危机。
自一九四七年美利坚联合国的罗斯韦尔事件(UFO坠落事件、与宇宙人的接触)以来,大量的UFO被目击。这被认为是不干预地球文明的宇宙协定的一个例外。
同宇宙人的接触也是对地球人类的灵魂起源的探究。请您一览本书。
二〇一〇年 五月
宗教法人幸福科学总裁 大川隆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与昂宿(Pleiades)星人的对话
判定灵魂里有没有宇宙人
如果心地纯粹且是灵体质,就有可能进行灵言
最初是作为阿拉伯半岛的公主出生的
为见到El Cantare而来到地球
昂宿星人的中心思想是爱与发展
乘坐宽敞舒适的飞碟来到地球
作为代表学习法,有可能为了传播法回到母星
用治愈能量和意念可以治疗疾病和伤害
想学习El Cantare教义的人在“返乡”
很多昂宿星人作为地球人出生
没有战争,一直是快乐的
想隐身进行指导
为调和好战的人而来
必须弘扬El Cantare信仰
第2章 与ummo星人的对话
来到地球是为了调查能否移民
以Walk-in的形式进入到地球人的身体
ummo星人的真实面貌与蜜蜂非常相似
确立接纳各种宇宙人的多样的价值观
地球是既存在问题也面临发展的充满魅力的星球
第3章 与Reputarian(麦哲伦星云Zeta星人)的对话
对本人的人生不产生影响是宇宙的规则
我的模样与无齿翼龙相似
Reputarian推进地球的进化和竞争
Gray(小灰人)人造人、是我们的探查机
盎格尔·撒克逊系的核心思维方式是Reputarian的思想
Reputarian不存在天堂和地狱,在灵界也进行竞争
可以高明地混合各种教义
Reputarian的思想是“外科手术
进入中国的是Bigfoot型和鳄鱼型
奥巴马总统的根源是被叫作“蓝色狐狸”多贡族
创造和宇宙人可以共存的世界的使命
路西法将竞争·进化当成了自我中心
宇宙之悟和宇宙航行是一体化的
第4章 与织女星(vega)人的对话
织女星人和昂宿星人原本都是金星人
我们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身体
“一念三千”的教义就是织女星人的生活方式
为了学习El Cantare的原始之法来到地球
宇宙人绑架地球人是违法的,相当于介入文明
万能型的人是织女星人的可能性很大
第5章 与金星人的对话
我们居住在金星的四次元世界里
金星人拥有将四次元存在物质化的科学技术
“再次创造不同的文明”的实验已经开始了
从金星转生到地球的条件
金星是美丽的世界,但灵魂的进步少之又少
与昂宿星人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第6章 与人马座α星人的对话
传道、在地球水平扫除恶性意念
丧失信仰、相信科学万能的危险性
介绍分亨: 与宇宙人的对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e2098101017zmn.html
大川隆法作品
作者:大川隆法
前言
二〇一〇年 五月
宗教法人幸福科学总裁 大川隆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与昂宿(Pleiades)星人的对话
判定灵魂里有没有宇宙人
如果心地纯粹且是灵体质,就有可能进行灵言
最初是作为阿拉伯半岛的公主出生的
为见到El Cantare而来到地球
昂宿星人的中心思想是爱与发展
乘坐宽敞舒适的飞碟来到地球
作为代表学习法,有可能为了传播法回到母星
用治愈能量和意念可以治疗疾病和伤害
想学习El Cantare教义的人在“返乡”
很多昂宿星人作为地球人出生
没有战争,一直是快乐的
想隐身进行指导
为调和好战的人而来
必须弘扬El Cantare信仰
第2章 与ummo星人的对话
来到地球是为了调查能否移民
以Walk-in的形式进入到地球人的身体
ummo星人的真实面貌与蜜蜂非常相似
确立接纳各种宇宙人的多样的价值观
佛陀与耶稣的教义一体化的宗教是最好不过的
Walk-in给地球人带来的影响
利用宇宙的摇动来到地球地球是既存在问题也面临发展的充满魅力的星球
第3章 与Reputarian(麦哲伦星云Zeta星人)的对话
对本人的人生不产生影响是宇宙的规则
我的模样与无齿翼龙相似
Reputarian推进地球的进化和竞争
Gray(小灰人)人造人、是我们的探查机
盎格尔·撒克逊系的核心思维方式是Reputarian的思想
Reputarian不存在天堂和地狱,在灵界也进行竞争
可以高明地混合各种教义
Reputarian的思想是“外科手术
进入中国的是Bigfoot型和鳄鱼型
奥巴马总统的根源是被叫作“蓝色狐狸”多贡族
创造和宇宙人可以共存的世界的使命
路西法将竞争·进化当成了自我中心
宇宙之悟和宇宙航行是一体化的
第4章 与织女星(vega)人的对话
织女星人和昂宿星人原本都是金星人
我们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身体
为了学习El Cantare的原始之法来到地球
宇宙人绑架地球人是违法的,相当于介入文明
万能型的人是织女星人的可能性很大
第5章 与金星人的对话
我们居住在金星的四次元世界里
金星人拥有将四次元存在物质化的科学技术
从金星转生到地球的条件
金星是美丽的世界,但灵魂的进步少之又少
与昂宿星人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第6章 与人马座α星人的对话
身负重大使命来到地球
输给了恶魔的势力,文明灭亡母船型的UFO组成团队,穆时代的时候来到地球
灵性要更加觉醒,要更加坚信El Cantare传道、在地球水平扫除恶性意念
丧失信仰、相信科学万能的危险性
6/09/2011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蓮華生大士作 劉巧玲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一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二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有幸佛子,諦聽覺照!三昧耶 嘎嘎嘎
三
何其奧妙!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釆。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 視而不睹。因此著文,為解說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內在自性,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無人得識其中奧義。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佛法 經典縱然遍滿虛空,究竟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今開顯諸佛自性,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四
諦聽!有幸佛子,諦聽!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只知發展為各 種哲學觀念及學說,深奧難解,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縱然聲聞 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中觀派則 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他 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故至今 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你終將明白,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 得以圓滿。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的究竟境界。三昧耶 嘎嘎嘎
五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 學派所推崇。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有人稱它為般 若,或圓滿智慧;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有人稱為大手印;有人稱為唯一本體;有人稱為法界;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六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 奇,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遍存萬物。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 味。總之,我們本具的自覺,絕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七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這圓滿一體的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八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本來空明,纖毫未染,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你怎能說,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由是可見,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
你只需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順其自然,無為無作,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
何況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說,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性?
九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你的自性也如虛空,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那自然生起的本覺,從無始 以來一直空明朗淨,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你不 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意念所能盡解,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摸,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不論任何 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體顯現,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就像空中的雲 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十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 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思再三。
十一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你再內觀自性,亦無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陽光雖無形無相,卻光明遍照。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十二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母,真是不可思議!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它既無生, 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思議!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 益,真是不可思議!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 是不可思議!
十三
何其奧妙!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無需四處追求,它本來圓滿具足,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十四
殊勝之正道有四:殊勝的正見: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修: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 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行: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果:正因當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 疵,故可稱之為道。
十五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 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 不易,故稱為定法。
十六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祕密教誨,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斷除未來的冀望及籌劃。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既然,由究竟觀之, 根本無法可修,故無需修持。既然,那兒本不散亂,你只需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當 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性,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明空不二,是為法 界。一旦悟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十七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立論何等分歧,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性。應知,觀 者及觀照本來不二,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若遍尋不得,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 別,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這便是大圓滿見。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十八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你的日常覺心,具有透視觀照的能力。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 淨,這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十九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是何等的分歧,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是否有一行者 存在,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無始以來,事行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 著習氣,當下的覺性剎那歸於清淨無染。既不相應,也不排斥,隨順事物,不加修整,唯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二十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滿的法報化三身。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悟者。若遍 尋悟者而不可得,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悟境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當下的覺性便歸於 本來的清淨無染。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此即無上佛果。
二十一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 或佛種。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智慧。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 象徵奧義。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這空明常在的 覺性,又被稱為平常心(覺)。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二十二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祕的究竟。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出自一心,便 無由證得佛果。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一味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一旦 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不斷誤將他人當作自己。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會再三流轉於娑婆。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 來,涅槃便變得遙不可及。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本質實在無所分別。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真是極大 的錯誤!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一切有性的心念本來不可分割,不修不整的心性,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如果你認不出那根本 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二十三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存在期間,似有所住,最後終將歸於某處。可是你若加以細究,它卻似烏鴉照井,當烏鴉離井而 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既由心生,也由心滅,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淨,有如天上穹蒼,它的空虛與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此即法性,也是實相。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由於它是 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但虛空只是心性的一個比擬而已,不足以涵蓋其意。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所不明,天空卻無覺性,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 般地空虛,了無生命,因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 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密法九乘中也各據立場來觀外境。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一旦執著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不論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癡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因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稱它, 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這一體性並非建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因為它 不由造作。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明及覺性光輝遍照。它更不是各種形色,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雖有此覺照,卻找 不到覺照的主體,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當下體認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不經榨壓,哪來麻油?不經攪拌,哪來奶油?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若肯修 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仍能從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譬如有人親口嚐過糖的滋味,哪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錯失本覺,即 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缺乏證量經驗,所說難免以訛傳訛,離佛地益遠。一旦了知本覺,一切功德業報 當下滅盡;若不識本覺,一切德行或惡業,終將累積為業報,在善惡二界中輪迴流轉。只要你能識破自性中空虛的覺性,善、惡、德、業,便不致落實成報。就如虛 空流不出泉水一般,功德與罪業在虛空之境也無法滋生業果。那自生的本覺方能觀照透視一切,以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深奧!你必須熟諳自己的覺 性。這祕密教敕何等深奧!
二十八
何等奧妙!『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直接為人開示本覺,這是為了未來眾生的利益。此論雖精簡非常,所有密法、要門、口訣,盡在於此矣!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作為巖藏密法,使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聞此妙法。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華生大士所作,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直到娑婆眾生畢竟解脫。
木牛年第八個滿月日,此巖藏定名為Rig-pa ngo-sprod gcer mthong rang-grol,取自Rigdzin karma lingpa傳承的Zab-chos zhi-khro dgongs-pa rang-grol。一九八五年Vajranatha恭譯為英文,一九九一年劉巧玲恭譯為中文,迴向眾生畢竟解脫。
蓮華生大士作 劉巧玲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一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二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有幸佛子,諦聽覺照!三昧耶 嘎嘎嘎
三
何其奧妙!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釆。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 視而不睹。因此著文,為解說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內在自性,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無人得識其中奧義。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佛法 經典縱然遍滿虛空,究竟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今開顯諸佛自性,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四
諦聽!有幸佛子,諦聽!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只知發展為各 種哲學觀念及學說,深奧難解,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縱然聲聞 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中觀派則 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他 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故至今 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你終將明白,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 得以圓滿。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的究竟境界。三昧耶 嘎嘎嘎
五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 學派所推崇。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有人稱它為般 若,或圓滿智慧;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有人稱為大手印;有人稱為唯一本體;有人稱為法界;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六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 奇,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遍存萬物。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 味。總之,我們本具的自覺,絕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七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這圓滿一體的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八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本來空明,纖毫未染,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你怎能說,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由是可見,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
你只需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順其自然,無為無作,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
何況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說,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性?
九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你的自性也如虛空,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那自然生起的本覺,從無始 以來一直空明朗淨,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你不 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意念所能盡解,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摸,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不論任何 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體顯現,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就像空中的雲 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十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 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思再三。
十一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你再內觀自性,亦無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陽光雖無形無相,卻光明遍照。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十二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母,真是不可思議!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它既無生, 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思議!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 益,真是不可思議!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 是不可思議!
十三
何其奧妙!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無需四處追求,它本來圓滿具足,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十四
殊勝之正道有四:殊勝的正見: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修: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 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行: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果:正因當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 疵,故可稱之為道。
十五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 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 不易,故稱為定法。
十六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祕密教誨,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斷除未來的冀望及籌劃。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既然,由究竟觀之, 根本無法可修,故無需修持。既然,那兒本不散亂,你只需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當 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性,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明空不二,是為法 界。一旦悟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十七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立論何等分歧,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性。應知,觀 者及觀照本來不二,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若遍尋不得,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 別,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這便是大圓滿見。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十八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你的日常覺心,具有透視觀照的能力。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 淨,這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十九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是何等的分歧,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是否有一行者 存在,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無始以來,事行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 著習氣,當下的覺性剎那歸於清淨無染。既不相應,也不排斥,隨順事物,不加修整,唯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二十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滿的法報化三身。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悟者。若遍 尋悟者而不可得,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悟境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當下的覺性便歸於 本來的清淨無染。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此即無上佛果。
二十一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 或佛種。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智慧。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 象徵奧義。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這空明常在的 覺性,又被稱為平常心(覺)。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二十二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祕的究竟。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出自一心,便 無由證得佛果。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一味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一旦 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不斷誤將他人當作自己。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會再三流轉於娑婆。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 來,涅槃便變得遙不可及。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本質實在無所分別。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真是極大 的錯誤!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一切有性的心念本來不可分割,不修不整的心性,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如果你認不出那根本 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二十三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存在期間,似有所住,最後終將歸於某處。可是你若加以細究,它卻似烏鴉照井,當烏鴉離井而 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既由心生,也由心滅,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淨,有如天上穹蒼,它的空虛與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此即法性,也是實相。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由於它是 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但虛空只是心性的一個比擬而已,不足以涵蓋其意。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所不明,天空卻無覺性,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 般地空虛,了無生命,因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 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密法九乘中也各據立場來觀外境。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一旦執著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不論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癡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因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稱它, 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這一體性並非建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因為它 不由造作。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明及覺性光輝遍照。它更不是各種形色,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雖有此覺照,卻找 不到覺照的主體,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當下體認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不經榨壓,哪來麻油?不經攪拌,哪來奶油?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若肯修 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仍能從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譬如有人親口嚐過糖的滋味,哪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錯失本覺,即 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缺乏證量經驗,所說難免以訛傳訛,離佛地益遠。一旦了知本覺,一切功德業報 當下滅盡;若不識本覺,一切德行或惡業,終將累積為業報,在善惡二界中輪迴流轉。只要你能識破自性中空虛的覺性,善、惡、德、業,便不致落實成報。就如虛 空流不出泉水一般,功德與罪業在虛空之境也無法滋生業果。那自生的本覺方能觀照透視一切,以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深奧!你必須熟諳自己的覺 性。這祕密教敕何等深奧!
二十八
何等奧妙!『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直接為人開示本覺,這是為了未來眾生的利益。此論雖精簡非常,所有密法、要門、口訣,盡在於此矣!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作為巖藏密法,使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聞此妙法。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華生大士所作,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直到娑婆眾生畢竟解脫。
木牛年第八個滿月日,此巖藏定名為Rig-pa ngo-sprod gcer mthong rang-grol,取自Rigdzin karma lingpa傳承的Zab-chos zhi-khro dgongs-pa rang-grol。一九八五年Vajranatha恭譯為英文,一九九一年劉巧玲恭譯為中文,迴向眾生畢竟解脫。
6/06/2011
为何在享用飲食之前应該先祈祷,念咒. 意义何在?
每次飲食之前应用感恩之心,念以下的祝福祈祷詞文.利益有情众生.
Om mani padme hum
因这些食物而受苦的有情众生,愿它们都得到美好的转世与安乐.
Om mani padme hum
6/05/2011
太约五年前(吿别娑婆读后心得)
1.)你应该知道,恐懼,憤意,内疚,嫉妒,痛苦,憂慮,不满,報復,鄙视,种种負面的情绪都是同一个幻觉的化身.
2.)不论我在攻撃或寛恕,其实都是針对自己而発的,因办外面那些人並非真的存在,他们只是反映出内在心思的的某个象微而已.
3.)常常自我讉责的人才会定他人的罪.
4.)小我设法讓你相信你过的一生的经历真实無比,而聖靈的看法只有一句说話,它根本不曾発生过.
5.)你不在这里,而是在永恆里.
6.)几千多来人类一直在忙自己的问题归罪他人,殊不知我们心中真正怨的,是自己与生命根源脱節的分裂之苦,以及为此而不得安心的存在焦慮.
7.)你並非真的存在,你只是我營造出来的形象而己,如果我办你定罪,视你办我的问题的肇因,那么,我認定的那个罪咎与恐懼,必然存於我内.
既然上主与我不曾分裂过,我理当寛恕我们兩人实際上並没有作出的事情.於是,这兒只有纯潔無罪.我己与聖靈结合於平安之境.
8.)凡是不真实的,根本就不存在.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脅.
9.)你的念头,思想与信念,都有一种磁性的实相,它们影响你的身体,并且自动地会被你的神经系统所转化,变成你血肉中的東西,或你体験的東西.
2.)不论我在攻撃或寛恕,其实都是針对自己而発的,因办外面那些人並非真的存在,他们只是反映出内在心思的的某个象微而已.
3.)常常自我讉责的人才会定他人的罪.
4.)小我设法讓你相信你过的一生的经历真实無比,而聖靈的看法只有一句说話,它根本不曾発生过.
5.)你不在这里,而是在永恆里.
6.)几千多来人类一直在忙自己的问题归罪他人,殊不知我们心中真正怨的,是自己与生命根源脱節的分裂之苦,以及为此而不得安心的存在焦慮.
7.)你並非真的存在,你只是我營造出来的形象而己,如果我办你定罪,视你办我的问题的肇因,那么,我認定的那个罪咎与恐懼,必然存於我内.
既然上主与我不曾分裂过,我理当寛恕我们兩人实際上並没有作出的事情.於是,这兒只有纯潔無罪.我己与聖靈结合於平安之境.
8.)凡是不真实的,根本就不存在.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脅.
9.)你的念头,思想与信念,都有一种磁性的实相,它们影响你的身体,并且自动地会被你的神经系统所转化,变成你血肉中的東西,或你体験的東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